“摆烂”这个词是真火,各大热门社交平台上,随意搜一搜,都能看到几百万条相关内容,抖音上,相关话题播放量更是到了惊人的十几亿。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中,“佛系”“躺平”“摆烂”成了90后、00后年轻人对内卷生活的另类反抗。
而年轻人,是各个品牌重点研究对象,是市场中消费的主力军。面对年轻人的摆烂,品牌要怎么应对呢?
什么是“摆烂”?
表面上,它是年轻人们在生活压力之下,一种消极的宣泄。
而当下年轻人摆的“烂”却不是彻底的。不同于丧文化纯粹的负能量,在“摆烂”里,我们也可以发现年轻人们对自我安慰与治愈的需求。如“间歇性摆烂,经常性快乐”,“逃避虽然可耻,但有用。”
面对摆烂的年轻人,品牌怎么做?
在许多消费行为中,情绪往往占据主流。了解消费者的情感状态是实施策略的前提,品牌需要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,才能更好的制定营销策略。要深度挖掘了年轻人的情绪价值,找到相应的载体输出价值观,使消费者产生认同感,刺激消费欲望,顺势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。
摆烂风。打工人是真的摆烂吗?其实大部分人只是需要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。品牌可以在内容上,将打工人的怨念具象化,以打工人的身份将这些情绪和隐藏抒发出来。这种加入同一战线的身份转变,自然能提高大众对品牌的好感,以及下单的冲动。
而实际上,营销的“摆烂风”也已经吹了很久。比如奈雪,凭借“摆烂桃”系列大卖一场。UCC靠着“嘲讽”,定制负能量文案,开始出圈;对标喜茶的“丧茶”快闪店,让不少年轻人愿意为一杯“丧到爆”的茶排队;一点点也“调皮”地将一款茶饮名字起成“别来沾边”。
产生共鸣。在营销方式层出不穷的今天,有效营销一定是能制造更多消费场景,让消费者买单。在商家设置的特定场景中,用户能够直接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,与品牌深度绑定,最终会提高产品销售。这一点,“摆烂”营销有它的独到之处。
“周一美式,一周没事”、“周三犯愁,拿铁上头”在产品标语中植入时间,制造一个场景,通过不断曝光等方式,让消费者在特定时间就会想起该产品。
“磨刀不误砍柴工,喝完咖啡再打工”、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喝杯摩卡乐一乐”,将产品融入到某个特定场景,抓住了消费者的心。营销自己身产品的同时,能很好的曝光产品且又琅琅上口不失戏虐的产品slogan,能使一大批消费者倾心。
摆烂营销,总结来说是情绪营销。品牌一直以来的营销核心都应该是抓住消费者的真实需求,任何营销手段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产品与服务上。摆烂属于年轻人暂时的逃避与反抗,是消极情绪,因此品牌营销摆烂情绪,需要把握好尺度,避免弄巧成拙。将摆烂进行二次创作,以幽默的形式博得消费者会心一笑,才是摆烂营销的正道。